訓練情境與任務
使用者觀察多輛車輛駛入橋梁(記憶階段)。當車輛駛過橋梁時,它們消失在使用者視野中(重複階段)。當車輛出現在橋梁另一端時,可能會有一輛車輛的位置發生變化。使用者的任務是識別這輛車,這需要將新排列的車輛與原來的排列進行比較,並檢查有無變化(回憶階段)。
理論基礎
工作記憶的基本機制包括監控與編碼。這些過程在更複雜的認知活動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工作記憶中的監控涉及對儲存過程和已儲存表示的控制性監督,而空間工作記憶的儲存需要根據空間特徵對來自外界的資訊進行編碼,記錄資訊的位置或空間排列。
空間編碼不僅記錄每個刺激的視覺信息,還包括它們的空間“編碼”,將物品與其位置進行綁定並賦予結構。這類機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駕駛時對後視鏡的觀察,或是根據裝配說明書進行操作等。
難度結構
CODING 共有 21 個難度等級,隨著難度提升,訓練會要求不同的儲存和檢索策略,從錯誤識別到重建原始序列,並要求糾正錯誤。隨著訓練進行,對監控過程的要求也會逐漸增加。
-
低難度:訓練使用者識別錯誤,決定車輛排列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回答)。
-
中等難度:要求使用者點選改變位置的車輛。
-
高難度:在回憶階段,車輛的空間結構消失,使用者必須從記憶中重建場景,並解開車輛排列的空間結構。
訓練是自適應的,會根據使用者的能力不斷調整,以確保每一階段的挑戰正好在其能力邊界上,這樣能持續推動監控與認知控制的訓練。
適用對象
-
需要改善或強化空間記憶的使用者
-
有認知或記憶問題的患者,例如輕度認知障礙、阿茲海默症患者等
-
任何想訓練空間工作記憶、強化監控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