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概述
以單調監控任務為基礎,測量受試者在長時間內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具備高效度與信度。
主要應用領域
-
臨床心理學
-
適性診斷
-
航空心理學
-
運動心理學
-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如學校或職涯選擇評估)
理論背景
-
測驗時間長,刺激強度與頻率低(每小時最多 60 個關鍵刺激)。
-
關鍵刺激不會自動引起注意,需靠主動辨識。
-
表現下降來自大腦皮質因刺激不足導致活化系統(ARAS)不足 → 精神疲勞、反應時間延長。
-
被稱為「因刺激不足導致過勞(overstrain through under stimulation)」。
測驗施作方式
一個亮點以小步進方式在螢幕上循環移動,偶爾會出現「雙跳」情形。受試者需在發現雙跳時按鍵反應。
測驗版本
-
S1(Quatember-Maly):螢幕上顯示圓形路徑上的小圓點。適合評估表現明顯偏低者(如嚴重注意力不足患者)。
-
S2(Muggenburg):無圓形路徑,需憑直覺判斷是否為雙跳。
-
S4(Muggenburg-66):與 S2 相同,但測驗時間延長至 66 分鐘,關鍵刺激出現頻率較低。
計分指標
-
正確反應數
-
錯誤反應數
-
正確反應平均反應時間(秒)
-
正確反應數變化趨勢(Gradient)
-
正確反應時間變化趨勢(Gradient)
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
正確反應數:r = 0.65 ~ 0.95
-
錯誤反應數:r = 0.69 ~ 0.93
-
反應時間平均值:r = 0.87 ~ 0.99
效度
-
符合警覺性測量理論中的各項標準(具標準效度)。
-
極端組效度:右腦損傷患者表現顯著差於左腦損傷者。
常模資料
-
S1:成人 N=292、兒少 6–17 歲 N=619、瑞典求職者 N=245、交通心理個案 N=143、神經病患 N=51
-
S2:奧地利常模 N=271、精神科病患 N=111、瑞典求職者 N=490、技術職申請者 N=367
-
S4: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 N=114
測驗時間
依測驗版本不同,約需 30–70 分鐘(含教學與練習階段)。
所需配件
Schuhfried 維也納測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