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科學研究

經顱電刺激

tPBM
經顱光生物調節

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tPBM
唯一針對特定適應症並進行劑量最佳化的解決方案,專為 tPBM 臨床研究所設計。

數量

關於經顱光生物調節(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 tPBM)

光生物調節(Photobiomodulation, PBM)是透過人工光源或日光(包含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與雷射)來調節生物活性。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紅光與近紅外線的生理效應上。使用紅外線進行 PBM 可穿透組織,刺激粒線體,進而提升細胞呼吸與腺苷三磷酸(ATP)的產生。具體來說,有研究指出 PBM 可上調呼吸鏈中的複合酶 IV,調節細胞色素 c 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CO),從而促進 ATP 的生成(Hennessy 2017)。ATP 的增加能提升細胞的生長與修復能力(Tsai 2017, Salehpour 2018, Dompe 2020)。粒線體活性增強後,將支持更高的氧氣與葡萄糖消耗,進一步促進腦血流量提升(Tian 2016, Urquhart 2020)。

使用雷射二極體進行 PBM,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方向性(輻射方向明確、發散角小)、單色性純(單一波長且顏色純淨)與高度相干性等優勢(Konishi 2007)。若將低能量近紅外線雷射導入大腦,即為經顱光生物調節(tPBM),可穿透皮膚與顱骨產生神經刺激效應。目前已有研究顯示 tPBM 對創傷事件(如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全腦缺血)、退化性疾病(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精神疾病(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能具正向效果(Hamblin 2016, Cassano 2018, Iosifescu 2022),亦可能提升認知功能(Spera 2021)。tPBM 的另一項優勢是安全性高且操作簡便(Askalsky 2019)。

影響 tPBM 效果的因素眾多,例如治療時機、脈衝頻率與波長等(Tsai 2017)。為因應這些變因,NeuroThera 的裝置能提供多種波長、照射強度與曝露時間設定,以確保最佳的治療選擇。


 

解決劑量問題(光源、刺激區域靈活性、更大刺激面積與更高功率)

臨床研究已反覆證實 tPBM 的安全性,但因使用劑量不同,導致效果不一致。

與採用發光二極體(LED)光源、具「不可控照射強度分佈」的方式不同,NeuroThera 的方案使用光纖耦合雷射光源,並透過光束均化器傳遞光線,確保照射強度分佈均勻,並具備靈活的刺激位置選擇能力,可將光線精準導入頭部任意區域。此外,預設方案可對目標區域至少 12 平方公分進行刺激,並提供業界最高功率的設定。



解決方案:依照適應症提供選擇與劑量客製化

NeuroThera 的設備專為滿足下列參數而設計:

  • 波長選擇:紅光(660 nm),紅外線(808 nm、970 nm、1064 nm)

  • 照射強度(Irradiance):使用者可選擇 50 mW/cm² 至 1,000 mW/cm²

  • 曝光時間:使用者可設定為 30 至 1,800 秒

  • 預設刺激區域:FP1、FP2、F3 和/或 F4

  • 刺激面積(皮膚表面):≥12 平方公分

  • 通道覆蓋範圍:雙側通道(bilateral)與單側通道(unilateral)


參考文獻


*本產品為研究設備,只用於研究用途

點此查看更多Soterix Medical 相關產品

 

原廠網站:https://soterixmedical.com/research/tpbm